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陆续“出海”,及疫情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企业供应链的智能化、韧性化、协同化能力均面临着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可以助力企业更精细地管理供应链,帮助企业最大程度提高供应链可视化及上下游的协同。
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对于供应链数字化方向无从下手,并且对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没有意识其价值性,往往选择从单一的交易管理或者流程优化切入。
为帮助企业制定供应链数字化蓝图、确定转型方向和赋能企业供应链深度的降本增效,本次Tech+技术加独家专访业内知名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委员蔡鸿亮博士,他将带来超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干货,快查看。
业内知名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委员 蔡鸿亮博士
蔡鸿亮 博士,业内知名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课程授课专家,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智能制造EMBA项目客座教授、20+年逾100家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与管理经验,曾担任IBM全球采购与亚太供应链服务高管职位10年,获IBM全球数字化创新亚太区唯一奖项、亚洲物流双年展十大卓越供应链经理人奖、“链·智造”年度最具行业影响力奖,以及多次SAP Ariba杰出领导力奖,熟悉国内外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趋势与应用实践,同时兼任各大顶级商学院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方向)客座教授&讲师,及多个顶级供应链论坛演讲嘉宾及圆桌会议主持。
Tech+技术加:在这场疫情大考面前,供应链行业遭遇到工厂停产、物流中断、劳动力不足、各成本提升等难题。在此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至关重要,那么您如何看待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呢?
蔡鸿亮博士:从端到端业务流程,从需求到供给,包括生产、库存、物流和计划,在当前疫情下,都破坏了原来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和结构,原产地也出现多种影响。而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思考,怎么样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链接更多的优质供应商,可选择替代方案,以及物流的解决问题,来推动企业寻求更充分的市场和供给,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韧性。
首先,企业目前处于一个需求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近年来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很多企业也在扩大业务范围和产品类型,在规模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同时,随着产品定制化需求的提升,这些都对供应链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性。
其次,随着当下技术的更新迭代,智能化已经深入全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行业。供应链体系也不例外,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打造数智化供应链体系,构建智能高效、上下协同的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转型地必经之路。
Tech+技术加:与时俱进,抢先市场发展优势,对企业是来说是行至长远的重要战略。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顺应发展的“必修课”,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将会遇见什么样的挑战难题呢?
蔡鸿亮博士:面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需要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够理清晰理解数字化给供应链和业务所带来的机遇,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和方向。
1、供应链体系的“数据孤岛”
我认为,转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信息的“孤岛”,和流程的“短路”。企业在数据上没有链接,通过传统手工的方式去交互,大大减缓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数据传输效率,上下游之间的不能有效协同。所以,我们需要把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把各个部门链接起来。
2、预算限制和人才选择
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企业急于处理因物流,成本、停产等突发问题,而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所以成本投入方面会有预算限制。同时,企业需要拥有技术和职能人才,才能顺利地实现供应链运营的数字化,找到有协作思维、懂业务且技能专业的员工,也是非常难的挑战点。
3、战略制定和落地执行
很多企业因为对于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并不是“很重视”,仅仅建立买卖关系、重视成本管理,忽略了建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但数字化作为新兴的体系架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头雾水”。空有规划,没有落地执行的计划,也是“空谈数字化”。
Tech+技术加:面对当下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难题,企业应该如何破除困境,更好的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蔡鸿亮博士:我们应跳出供应链看供应链,思考数字化转型如何构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与增长。而企业的创新增长,一方面来自于商业模式的重建,一方面来自于创新技术的运用,当然好的技术一定要用在合适的场景里面。
所以我将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连接,在商业网络上大家需要去找到价值的定位,实现工业互联,去寻求更多的商业机会;第二个是生态,能够在供应链生态圈里,找到更多适配的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做好运营的协同、组织能力;第三个是智能,通过相关的智能技术应用,在不同的场景里面赋能效益、效率最大化。例如:数字孪生、客户洞察、自主决策、智能风控、智能制造等技术。
我有感于进博会的“断臂”事故,现场人员通过快速的3D打印,将原本需要数周才能替换的器械关键部件,仅花费短短几个小时,就能打印出同样大小的器械部件,能够快速的恢复机械的正常运转。
通过“事故”案例,并结合供应链数字化当下现状,我们发现,在不同技术实现的路径下,对整个供应链成本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比如说通过大规模、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智能制造能带来效率性优势。不需要依靠进出口,不需要长途运输,就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带给客户端不错的感知度。
这也阐明,两种技术模式之下整个制造和供应链之间的区别。所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改变供应链模式,来获得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如果企业能更好、更快的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就能够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Tech+技术加:面对当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消费需求的更迭,供应链数字化的转型方向,也需要不断调整。怎么去构建一个创新型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呢?
蔡鸿亮博士:在如何构建一个创新型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问题上,我有自己的四个层面理解:
1、商业网络
比如进博会就是一个商业网络,但它属于一个线下的商业网络,很多行业的企业或者厂家在一个地区展示,可以去找到合适的商机和资源。通过一个互联的商业网络,可以快速的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解决的连接问题。
2、核心价值
在断臂“事故”里,沃尔沃解决的智能制造的问题,3D建模公司是解决的建模数据建立、整合的问题,3D打印公司解决的是最后交付的问题。在整个商业网络里面,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价值上的定位。所以核心价值,是解决供应链在整个商业网络中的定位的问题。
3、运营协同
传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协同,是一种“推拉”的模式,这种模式流程就是品牌方去规划商品,然后给工厂去下单,工厂去把货交给品牌方售卖。但在供应链数字化生态链里面,整个产业链都需要相互协同,以消费者为中心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并且能够打通上下游的数据传递,能够快速的响应供应链体系。
4、前沿技术
构建的一个企业的创新体系,是需要创新技术作为战略工具的。前沿科技是推动供应链数字化的催化剂,应用前沿科技提高工作效能,能够最大化的激发数据要素的最大潜能,运用5G通信、智能传感等技术,帮助分析供应链的各项数据,能及时的预测和分析数据内容,快速的调整战略发展方向。
Tech+技术加:通过您对供应链数字化四个层面的理解,也清晰的认识到,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仅依靠引进技术,或跟风模仿。而是有方向、有目的去构建供应链数字化体系。那么在企业该如何去制定供应链数字化战略呢?
蔡鸿亮博士:企业只有确定数字化战略框架,才能聚焦有战略意义的数字化行动计划,并能通过战略的实行落地中,可预测、可预防的减少投资损失,真正赋能企业“降本增效”。所以,在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上,我有以下四点个人见解:
1、企业战略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公司的定位: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整体战略:全局考虑、全局规划、全局目标;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2、供应链战略
在供应链数字化框架之下,公司整个供应链的战略该思考,如何去设计布局和规划。例如,如何布局效率驱动型供应链、响应式供应链、敏捷供应链(应对外部和内部不确定的因素)。
3、供应链能力
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一种推式和拉式的交互方式。打造可视性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中断和供应短缺,具备韧性。同时,也需要企业具备技术能力,流程能力、组织/团队能力、数字化能力(创新技术)。
4、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通过KPIs(关键绩效指标)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KLIs(领先指标)来衡量帮助用户实现目标的活动,并且可以在持续的基础上进行跟踪。
因此,企业在选择交付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是以成本为主还是以速度效率为主,还是选择高质量还是高灵活性的多样化,这是企业制定供应链数字化战略中,需要多维度方向的思考问题。战略定位的清晰,非常重要,不能模糊的去摸索和尝试。
所以,未来制定数字化供应链战略的思考方向,一定是如何帮助企业更加迅速地主动式响应市场需求、更加灵活地调整制造和供应链能力应对需求的变化、更加精细化地管理供应链端到端的成本与效率、更加智能地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实时地决策,以及更加绿色地推动企业业务的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碳”愿景。
点击查看,更多Tech+大咖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精彩洞察与观点——
北大荒周洋:“短、平、快”的数字化工具,是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心
陈燕芳:“最不像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眼中的“业财融合”,是什么样的?
三井住友郑永强:财务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技术叠加”也要“业财融合”!
HCL软件徐刚:不转换成解决方案,再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也无意义
您想入驻成为Tech+技术加大咖?还是想获取更多数字化案例&研究报告?赶紧扫码咨询,同时您也可扫码申请加入企业数字化精英社群,链接10000+优质CXO资源、参与高质高频线上线下活动、精准对接创新技术、发现职业新机遇.......
【立即扫码咨询或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