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布其首款纯电动SUV 理想i8,并同步推出全球首个量产落地的VLA(Vision-Language-Action)司机大模型,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从“模仿学习”迈向“类人思考”的新阶段。该技术将于8月随i8车型交付,并逐步向所有搭载AD Max系统的理想车型推送。
VLA司机大模型的核心突破
1、思维+沟通+记忆+自主学习
思维推理:采用“思维链(CoT)”架构,使车辆能像人类一样分析路况,例如在丁字路口提前减速、预判盲区风险。
自然语言交互:用户可直接语音指令(如“前进5米”“先去加油,再接孩子”),系统理解后自动执行。
记忆能力:车辆可记录用户偏好(如特定路段的行驶速度),并在后续驾驶中自动应用。
仿真训练优化:通过自研“世界模型”生成海量驾驶场景,测试成本降至0.53元/公里(实车测试成本曾达18.4元/公里)。
2、技术架构升级:从“端到端”到“类人智能”
理想智驾技术历经三阶段演进:
2021年起自研的依赖规则算法和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类似 “昆虫动物智能”。
2023年起研究,并于2024年正式推送的端到端+VLM 辅助驾驶,接近 “哺乳动物智能”。
VLA 开启 “人类智能” 阶段,能通过3D和2D视觉的组合完整看到物理世界,且拥有完整的脑系统,具备语言、思维链推理能力,既能看,也能理解并真正执行行动。
3、性能与成本优势
推理速度10Hz,较上一代VLM(3Hz)提升3倍。
算力支撑:云端算力达13EFLOPS(2万张H20训练卡+3万张L20推理卡)。
接管里程(MPI)目标:2026年实现1000公里,逼近“ChatGPT时刻”。
市场定位与用户权益
理想i8售价32.18万起,Max/Ultra版用户可获VLA终身免费使用权(价值3万元)。
AD Pro车型(如J6M芯片车型)将于年底推送城市NOA功能。
行业影响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表示,VLA的落地依赖数据闭环(12亿公里真实驾驶数据)、仿真技术和自研基座模型(如MindGPT),短期内难被竞争对手复制。业内分析认为,VLA或成为智能驾驶领域“GPT-3时刻”,推动行业从“功能堆砌”转向“拟人化交互”竞争。
未来展望
理想计划2026年量产自研AI推理芯片,进一步优化VLA的算力效率。随着仿真测试占比超90%,技术迭代速度有望再提速,迈向“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