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银行高质量发展更要充分融入到新发展格局。无论是时代和行业的演化趋势,客户体验的选择所需,还是银行业务变革转型的迫切要求,都决定了银行必须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历经三年疫情,中国各大银行目前数字化转型的真实进展如何?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方向与制胜要素有哪些?不同梯队的银行数字化程度有何差异?新发展格局里,银行数字化转型共性挑战是什么?关注重点是哪几方面?未来几年银行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为此,Tech+技术加独家采访到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服务部主任赵成刚,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权威、专业解答!
赵成刚,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服务部主任,中国金融CIO联盟专家、金融IT治理专委会副主任、DRI CHINA 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多家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银行系统体系架构设计、风控体系、业务持续性管理、IT 治理及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等领域的研究与实施推动,具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现主要负责行业IT公共服务、行业大数据服务、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业务持续性管理、IT治理、金融科技等行业公共服务推动与协作交流。
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今时不同往日
数字化转型一直都是中国的主流词汇,但是这两年,尤其是经过疫情三年大考,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局面已经发生变化,不仅转型速度加快,和几年前宽泛的数字化概念相比也出现显著变化。
一、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从央行角度,它更关注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在数字时代如何去构建和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银保监提出的指导意见,则是更明确了银行和保险业数字化推进的具体要求。
赵成刚表示,以前谈及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聚焦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与服务提升,而现在则是全面融入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二、重视数据、技术提升,数字化转型观念发生改变
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数据要素得到空前重视,这无疑会让市场上的数据要素得到充分释放;配套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比如相关政策、法规,都在大力推进,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将有效打通。
虽然这几年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得到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但银行业人员都开始思考数字化本质是什么,银行进行大量的数字化投入,投的是什么,转的是什么。
过去,投的是大量的新技术及创新应用,通过技术来满足业务的需要、业务的创新,是技术推动数字化的思维。现在,在新的数字化背景下,金融业务和数字社会已经建立了新的关系。所有内、外部数据变成一种资产,数据资产化。大家思考的更多是,数据资产的流通会对现有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以及风险和合规等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可见,大家对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和以前侧重技术引领创新的思维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不同梯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差异
在充分注重数字观念的基础上,不同梯队的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问题不一样,采取的模式也不一样,表现出很大的特征差异。
比如,大型商业银行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支撑建设较为完善,线下网点智能化转型、业务线上布局、数据治理等转型初级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数据及算力规模化基础上,数字化发展重点已向智能化转变,多数银行提出聚焦智能化生态融合、智能化支撑平台、智慧渠道及运营等建设。
区域性城商行数字化能力建设大部分还处于规划和初期建设阶段。数字化投入方面,大部分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很低,低于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民营银行,则拥有“线上化” 互联网银行的特色优势。
从数字化建设概况来看,以前银行较多展现、也更关注典型场景和案例,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解决了什么样的业务痛点,用户的体验获得了哪些改善等,更多是从点的视角去看的。从银保监会推出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后,各行的数字化推进也都出现明显变化——站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银行全局及战略发展思考数字化建设,比如如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组织体系,如何组织规划与实施,如何评价实施效果等,明显呈现出从点到面的转型变化。
对此,赵成刚认为,高层重视数字化转型且通过一把手工程或高层专项领导组来组织规划和推动实施,是一种很好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方式。
银行数字化转型共性难题——人才
数字化人才的稀缺,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非常大的短板,这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难题。
总体来看,银行普遍缺乏两类数字化人才:一类是在某些领域专业性较强的专家型人才;另一类是兼具业务经验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能够用数据思维看待业务,同时也能为业务导向的模型分析提供业务输入。
同时拥有“业务+技术+管理+创新”复合能力的数字化人才,是每个银行都渴望的。
这两年,各大银行非常重视加大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如何去培养跨领域的交叉人才建设,另一方面如何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推动整个的数字化文化的培育,打造数字化人才基座。
从实施角度看银行数字化转型关注点
一、战略组织规划
各银行在战略组织规划和内部数字化实施建设方面,差异非常大;有的银行选择短平快的方式,有的银行选择大刀阔斧式调整。
赵成刚建议,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和企业自身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去适配。
二、围绕业务进行数字化
银行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数字化,实现业务的提升,绩效的变化。比如数据资产化、区块链应用、人工智能模型等,都能带来具体业务的数字化能力提升。
业务导向始终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
三、数据能力的提升
银行数字化离不开数据能力。
以前银行强调的数据能力建设,更多是数据仓库和基础算力的提升,现在重视的则是“湖仓一体化”、数据中台等数据赋能服务,也就是数据服务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各行围绕数据质量、数据合规应用、数据价值整合和应用等推动数据治理,在不同阶段数据能力的构建和数据应用的提升,这些都是数据能力建设的体现。
关于数据的三个核心能力
感知能力——
在数据要素时代,数据的感知能力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不是指由于业务响应或第三方平台等获取数据,而是指对整个数据资产要素的感知、获取等触达能力。
认知能力——
有数据后,如何发现数据的价值?以前的数据认知能力是基于业务处理构建的,现在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服务,形成不同的数据认知,给数据打上价值标签,逐步提升对数据价值的认知。
应用能力——
银行各个条线之间如何把数据价值在整个体系中构建起来,这就是数据应用能力建设。
四、科技能力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银行的金融基础设施在发生巨大变化。大行科技能力比较完善,中小行可能没有适当的技术储备,对新技术的消化也需要过程。同时,新技术快速迭代,也导致会有技术隐患出现。
五、风险防范
银行在数字化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新风险挑战和风险应对。
从业务的角度来说,随着数字化转型,业务方式在发生改变,风险防范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同时,随着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也会隐含很多风险。
结语:
加快数字化转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数据能力、科技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已成共识。针对未来3-5年,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赵成刚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数字化发展战略和国家数字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不要把数字化转型当成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事情,眼界要放得更广。
2)“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银行数字化转型,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3)如何构建数字化生态,不单是一个企业治理问题,也是个社会治理问题。
4)银行要数字化转型,应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文化建设。
数字经济大潮袭来,开启万物互联时代,技术范式不断颠覆,场景融合创新蓬勃涌现,银行数字化转型迎来新窗口。未来尤可期!
第八届亚太银行数字化创新博览会(BDIE2023)启动,主题为“数据&技术双驱动,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将于5月18日-19日,在上海静安洲际酒店举行!第八届亚太银行数字化创新博览会,参会报名通道已经开启,可以直接扫码报名↓
您想入驻成为Tech+技术加大咖?获取更多数字化案例&研究报告?寻求合作?赶紧扫码咨询,同时您也可扫码申请加入企业数字化精英社群,链接10000+优质CXO资源、参与高质高频线上线下活动、精准对接创新技术、发现职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