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16日,由华昂集团(Dot Connector)主办的CDIE2025数字化创新博览会(China Digital Innovation Expo)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盛大举行。与往届相比,2025CDIE大会在展商数量和展会规模上均有所增加。线上直播观看量达7万人次,各大媒体会前、会中、会后集中报道,曝光量在15万次以上,会场当天各展区企业签约意向客户达200多家,成功实现500多次的行业解决方案对接。更有不少国内企业与外国展商达成战略合作,规划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设立1个主论坛、4个行业论坛及7个垂直主题论坛,涵盖制造、营销、快消、医疗、零售、采购供应链、财务、数据创新&信息安全、AI+ 机器人、企业出海等多个行业和主题。
采购供应链数字化创新论坛现场盛况
当前全球供应链正面临成本攀升、效率瓶颈与低碳转型的多重挑战,此次采购供应链数字化创新论坛以“破界·重构”为主题,汇聚海内外重要行业领袖、企业决策者、技术专家,聚焦人工智能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前沿实践,为行业提供破局之道。
Stellantis 全球采购负责人
Bella Wang
本次论坛由 Stellantis 全球采购负责人 Bella Wang 主持,她指出,在全球化与不确定性交织的今天,供应链已从“后勤部门”升级为企业的“战略心脏”——它需要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密,又要像变形金刚一样敏捷。而数字化与 AI,正成为重构供应链韧性的核心引擎。
刘璺 Chaos Technogy 创始人
物流领域专家
Chaos Technogy 创始人、物流领域专家刘璺以一颗冰淇淋球为叙事载体(源于真实案例的改编),揭示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供应链核心环节:借助 AI 优化复杂的冷链运输路径,运用 AI 智能体优化库存,以及通过 AI 智能网络优化来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网络布局。
刘璺指出,冰淇淋从仓库到餐桌的旅程中,最后一公里配送是供应链中最复杂、成本最高的环节,占供应链总成本的41%和碳排放量的50%。其复杂性源于交通拥堵、路线效率低下及严格的时效要求,尤其在温控冷链场景中,温度波动(如最大路线温度变化限制、VIP客户特殊温控需求)进一步加剧了运营难度。传统人工调度依赖经验与电子表格,难以应对多仓库协同、动态时间窗口、车辆容量限制等复杂变量,导致路线规划低效且易违规。例如,57个站点的路线组合数量高达10^75种,远超人工计算能力,而温控约束下的人工调度常因简化处理引发业务风险。此外,库存管理同样面临挑战,传统方法依赖经验或简单模型,无法精准平衡安全库存与成本,导致缺货或库存积压。
AI 技术通过智能算法与数据分析,在路线优化、库存管理及网络规划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在路线规划中,AI 可实时整合交通、订单、温控等数据,生成最优路径,相比人工调度降低18%-21%的车辆使用率,并减少违规风险。例如,某案例中 AI 在温控约束下将车辆数减少31%,同时提升装载率。库存管理方面,AI 通过多层级建模与概率分析,动态优化安全库存,使订单满足率从80%提升至98%,显著降低缺货损失。此外,AI 支持智能分区与网络重构,如将676个门店动态划分为18个优化区域,提升配送效率。相较于生成式 AI 的“黑箱”特性,供应链 AI 注重可解释性与确定性,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局优化。企业通过 AI 不仅降低成本,还推动可持续发展(如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型,为复杂供应链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邵炜炜 顺丰科技 华东区域
行业解决方案总监
顺丰科技华东区域行业解决方案总监邵炜炜深入探讨了传统品牌如何将新兴渠道纳入“统一战线”,他指出,中国快消品行业正面临“存量竞争”与“数智化转型”的双重压力。数据显示,85%的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同时涉及线上线下触点,渠道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企业需应对多重挑战:一方面,市场增速放缓倒逼降本增效,品类拓展与渠道下沉加剧库存压力(如2023年新增商品超1964万种,同比+19.2%);另一方面,渠道管理复杂度攀升,品牌需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如某乳业管理1.8万+经销商),但粗放式运营导致数据孤岛、订单割裂及履约效率低下。此外,消费者决策更趋理性,倒逼企业加速新品推出(平均每天新增5.38万新品),并通过私域运营提升粘性。国际竞争加剧下,一些知名零食品牌通过拥抱量贩零食渠道实现高速增长,但传统企业仍面临系统割裂、库存周转慢(缺货率难降)及物流协同性差等痛点,亟需数智化重构供应链。
前阿迪达斯中国供应链副总裁
CDIE 供应链专家庞磊
在《贸易战2.0时代:中国供应链如何以速度、成本与创新韧性突围》主题分享中,前阿迪达斯中国供应链副总裁、CDIE 供应链专家庞磊提出当前全球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供应链面临从双边到多边博弈的关税升级、区域性政策壁垒与数字贸易壁垒等挑战,未来的供应链不仅是企业运营问题,更需进入董事会层面的战略讨论。他强调,在全球产业政治化、生态系统被制裁、原材料与技术安全成为焦点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重新构建具备“速度、成本、创新”三重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以应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庞磊详细解读了“中国速度、中国成本、中国创新”三大韧性来源。中国速度依托数字化、自动化和产业带协同,使交付周期更短、反应更快;中国成本则基于规模效应、垂直整合、稳定政策及2.5亿制造业从业者所构建的强大体系;而中国创新正在实现从模仿走向引领,2024年专利申请数全球占比达48%,同时“双碳”目标驱动绿色创新成为新引擎。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应通过“China++”全球能力拓展、“Race to Scale”多级供应网络整合以及“ AI 驱动创新生态”三大战略,实现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创源”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