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月,XR市场格外热闹。继6月13日宣布全面进军AR之后,7月10日,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官宣AR创业公司的名字为Thin Red Line,“交个朋友”微博也发布消息称,罗永浩的新公司正准备招人,主招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AR市场因罗永浩被广泛关注之时,多家互联网大厂也在加速布局XR领域。在过去的6月,字节、腾讯在XR领域的新动作高调出现在大众面前。字节斥资收购了一家虚拟社交公司,用以发展VR社交,腾讯的XR业务部门也浮出水面。进入2022年以来,元宇宙概念的热度虽在下降,但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这一说法几乎成为共识。而作为元宇宙入口的XR,就成了大厂们努力抓住这个下一代市场的窗口。今年上半年,收缩裁员是互联网大厂的关键词,但XR部门,非但不裁员,反而在招人。扩展现实 (XR) 是一个包含多种技术的术语,但也描述了一系列改变现实的方法,包括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AR) 和混合现实 (MR)。XR 将所有这些想法集中在一个保护伞下。国内外大厂们的动作,绝大多数都集中在VR领域。因为VR已经有了视频、游戏领域的使用场景。例如Meta推出的Quest 2,去年销量已超1000万台,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超过80%。但VR领域的困境,在于硬件产品的基础使用体验有待完善,以及内容生态的匮乏。大厂的入局,意味着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会让VR内容生态更加丰富。跑步入场的大厂们,究竟能如何搅动XR市场,是所有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
跑步入场XR,大厂们集体先从VR开始,而且各有各的路子。过去一年,字节跳动在VR领域动作不断。去年8月,字节以90亿元收购了国内VR行业头部厂商Pico,自此,Pico开启加速模式。线上营销方面,其获得了字节生态包括抖音开屏广告等渠道的流量资源,还将广告打到了微博、小红书乃至长视频综艺上。而在线下,有消息称,Pico在全国已开设了近200家门店。不仅如此,Pico还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其发布的Pico消费级VR海外版Pico Neo 3 Link,已经进入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6月21日,根据路透社报道,腾讯在今年年初已经成立了XR部门,意在提前布局元宇宙的相关内容。业务线是IEG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软件和硬件。几天之后,就在腾讯游戏2022年年度发布会上,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会上确认这一传言,他表示腾讯最近成立了软硬一体的XR业务线,希望抓住未来4至5年的机会,在软件、内容、系统、工具SDK、硬件等各环节积极尝试,“打造行业标杆的VR产品与体验”。去年底,百度也曾推出了面向C端的VR社交产品“希壤”。负责希壤的百度副总裁马杰向媒体直言,“在用户体验上还有不少遗憾”。不过,百度持股的爱奇艺,自2016年起就在内部孵化的VR品牌梦想绽放(原爱奇艺智能),已经推出了VR一体机奇遇VR系列。IDC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VR市场报告显示,爱奇艺的VR产品全球出货量约为2.3万台,市场份额约为0.84%。

近一年内大厂在XR领域的布局
伴随着业务布局,各家大厂的XR团队也浮出水面。Pico被字节收购后,由原创始人周宏伟负责,团队规模现已超千人;腾讯的XR业务线总负责人为马晓轶,团队年初就开始内部活水招聘,整体规模在300人左右;百度VR产品希壤的负责人为副总裁马杰,爱奇艺孵化的VR公司梦想绽放CEO熊文,曾就职于联想集团,于2016年加入爱奇艺负责硬件研发,这之后才有了奇遇VR系列。今年上半年,XR领域热了,对于VR领域人才的招揽强度,要明显高于前两年。在这一波扩招中,高薪抢人的代表公司是字节。在大规模招聘之外,也有人从内部转岗而来。曾有互联网从业者指出,字节增长的机会,未来可能主要在Pico和TikTok。在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下,Pico部门相对“安全”,因此内部有很多人转来。字节的“招聘式收购”也未停止,收购50余人的波粒子科技、布局VR社交便是例子之一。另外,收购Pico的同时,字节也收获了一个百人团队,并加以扩充。靠着招聘抢人、内部转岗、招聘式收购,字节快速拉起了一支不小的队伍。

另一家加速布局的大厂腾讯,也动作频频。
如今,腾讯似乎将目光转向了自研产品。而除了自研硬件之外,根据相关消息,XR部门由NExT Studio总经理沈黎负责,也侧面印证了腾讯要将在游戏内容上的长处发挥出来。腾讯在VR硬件研发上有过探索,而且曾在手游时代“后发制人”,靠着运营和经验成为最后的赢家,后期也有可能赶上来。而且相比收购,自研不存在团队融合的问题。爱奇艺孵化的VR团队,熬过了VR行业的寒冬,成为了重要玩家之一,扩张动作却不似腾讯、字节高调。不管团队规模如何,国内大厂在XR领域一直在进行微小创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华为、小米、OPPO、vivo四家厂商公布了十多项与VR/AR有关的专利,涉及VR/AR基础技术、外观设计、光学显示等多个领域。
资金实力雄厚、资源充沛的大厂们,跑步入场XR,优选VR不难理解。
以Pico为例,调目标、降价格,很明显的就是在烧钱抢市场。618期间,Pico推出了半价优惠、1799元买产品的活动,这个价格比很多线下经销商拿货还要便宜,那一定是卖一台、亏一台。大厂烧钱卖硬件,实际也是为将来的用户软件付费铺路。VR领域,软件应用层的红利正在到来,近几年,VR大概率还会保持专用设备的形态,大部分厂商将选择像苹果一样,打造软硬一体、垂直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百度增强现实技术部总监李颖超表示,“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实时环境建模、动作捕捉、实时渲染和内容生产等四个XR技术发展方向,也是百度一直在持续深耕的。“XR技术的核心是感知,一部分是感知人,比如高精度实时的动作捕捉,一部分是感知世界,如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和大空间视觉定位技术,这些技术对AR和VR都很关键。”XR工业应用逐步规模化,商业落地还需内容生态繁荣尽管目前XR技术已经在不断迭代,但市场对XR技术的认知还没有更新。以VR为例,有51%的人认为VR是一个观影设备,还有40%的人觉得它是玩游戏的设备。

事实上,XR技术已经大量落地应用在工业领域,为工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科技创新技术总监孙贺分享了海尔基于XR数字化技术,聚焦工业领域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升级的服务,打造的“1+4”模式。一个平台就是海尔行业智研院研发的工业XR平台,建立智能制造新技术引擎,最终实现XR云工具的平台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沉淀了四库,分别是工具库、内容库、场景库和模型库。
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科技创新技术总监孙贺通过PPT展示了5G+AR远程交互平台、VR/MR培训、SOP(标准作业程序)的具体应用,包括员工培训、远程协作、智能防差错、产品终检等,让我们看到了XR技术工业规模化应用的新生态。“我们认为工业应用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多路并举开展工作,潮流要跟上,但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落地XR应用要多去现场,了解实际情况,还要听得懂术语;无论是工业公司还是XR行业,都要开放思路,多想多试;新的市场需要合作共享,大家都要分享资源才能一起在工业领域用好XR技术。”孙贺说道。
比起C端业务,XR技术的B端业务很少出现标准化产品。如何普及终端和应用,打造XR内容的繁荣,是XR商业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罗永浩在开启AR再次创业时,也称要给自己三五年的长期时间,拉一个几百上千人的团队,把内建软件以及大量底层设计重构过的操作系统彻底写完,即便是后进者追赶,也要至少一年才能完成。
而在当下,国内的大厂们显然不能停下抢夺市场认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