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们正通过智能眼镜重新定义我们的视野,也在重新定义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竞争格局。
谷歌、苹果和Meta等科技巨头正在AI眼镜领域加速布局,这一曾经被视为概念性产品的设备,如今正以惊人速度增长。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预计到2029年,全球出货量有望突破4000万台。
这些科技巨头对AI眼镜的期待不止于硬件销售,更看重其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潜力。
01 市场爆发:从极客玩具到大众消费
AI眼镜市场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已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4%。
这一增长得益于技术成熟和价格下探,曾经的“科幻装备”正快速走向普通人日常生活。
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地区制造,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四川生产,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智能眼镜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有专业人士将2025年称为“百镜大战”的一年,国内外智能眼镜赛道持续升温。
02 巨头布局:多元策略抢占赛道
科技巨头们正采取不同策略进军AI眼镜市场。
Meta在今年9月发布了与知名眼镜品牌合作的首款带有显示功能的AI眼镜,售价799美元。
这款眼镜采用右眼全彩单目显示设计,支持实时对话字幕和翻译功能,还配套腕带实现手势操作。
亚马逊则选择了差异化路线,正在开发专为配送员设计的AI眼镜。
这款产品能将步行导航等信息直接投射在配送员视野中,提升配送安全与效率。
苹果已表现出对AI眼镜的兴趣。据彭博社等媒体报道,苹果已暂停平价版Vision Pro头显的研发计划,将资源转向AI眼镜。
苹果正在开发至少两款AI眼镜,预计在2027年至2028年推出。
谷歌采取了与手机操作系统类似的开放生态策略,与高通等多家厂商合作开发“安卓XR”平台。
谷歌在2025年TED大会上展示了自己的增强现实眼镜和混合现实头戴设备。
03 产品体验:AI眼镜能做什么?
智能眼镜已经实现了丰富功能,包括实时翻译、实景导航、拍照录像等。
以雷鸟创新的X3 Pro智能眼镜为例,这款产品支持14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并能实现实景导航。
佩戴者可通过配套的戒指进行点击、滑动及各种空中手势,在视野中操作视频、文档等内容。
导航功能特别适合骑行场景,用户不再需要一手骑车、一手拿手机看导航。
拍照和视频录制则提供了第一人称视角,很有代入感,适合拍摄孩子、宠物或“扫街”场景。
04 技术挑战:攀登路上的障碍
尽管前景广阔,AI眼镜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重量、性能、续航构成了智能眼镜发展的“不可能三角”。
以雷鸟X3 Pro为例,重量达76克,与普通眼镜相比明显偏重,而另一款产品V3重量为39克,佩戴体感更接近普通眼镜。
微显示技术是智能眼镜的核心挑战。Micro-LED因拥有亮度高、寿命长、功耗低等特点,被众多智能眼镜生产商青睐。
然而,产业链方面仍有短板存在,以小米为例,其智能眼镜所用的显示芯片主要来自沿海地区。
05 未来方向:手机配件还是手机替代?
从市场定位来看,AI眼镜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作为手机配件,增强手机的功能;
二是逐步走向独立设备,最终可能替代智能手机。
雷鸟创新内部有个名为“愚公移山”的项目,计划把越来越多常用的手机应用场景“搬”到智能眼镜上
一方面和软件厂商合作,同时开发自己的应用生态。
美国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认为,“智能眼镜头将是下一個蘋果手機”,并表示“如果让我下注,我会押中国公司胜出”。
他指出,中国具备独特的创新优势——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活躍的创业生态。
未来,AI眼镜可能遵循两条发展路径:一是成为手机的辅助设备,与手机协同工作;二是逐步取代手机,成为独立的个人计算中心。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坦言,任何颠覆性技术在早期都要经历概念惊艳但体验粗糙的阶段。
但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完善,重量、性能、续航等难题正逐步被攻克。
智能眼镜的竞赛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