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现场,中国农业大学正式发布农业人工智能领域重大成果 —— 神农大模型 3.0。
该模型的推出,实现了全国农业学科领域与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标志着我国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迈入规模化、实用化新阶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农业专用 AI 模型,神农大模型始终以服务农业发展需求为核心持续迭代。
1.0 版本聚焦农业基础知识服务,构建了首个覆盖全学科的农业知识问答体系,为基层农业工作者与农户提供了精准的知识查询渠道;
2.0 版本进一步升级多模态交互能力,实现从 “知识问答” 向 “实际应用” 的跨越,在作物病虫害识别、农事操作指导等场景中完成初步落地。
此次发布的 3.0 版本,围绕农业生产全链条需求重点突破,形成三大核心升级优势。
一是聚焦 36 个农业智能体研发,针对种植、养殖、农机、植保等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化解决方案,推动农业 AI 从 “通用能力” 向 “场景化智能” 转变;
二是推出 32B、7B、1B 三个不同参数版本,在保障关键任务性能损失控制在 1% 以内的前提下,将算力需求降低 50%,大幅提升模型在基层场景的部署效率;
三是同步上线 “神农大模型智能体平台”,构建起 “模型 - 智能体 - 应用” 的完整生态体系,为农业 AI 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为确保技术落地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与环境适应性,中国农业大学研发团队配套推出三款农业 AI 专用一体机。
该设备具备数据本地化处理能力,有效保障农业生产数据安全;同时采用抗恶劣环境设计,可在高温、高湿、多尘等农村田间场景稳定运行,解决了农业 AI 设备 “落地难” 的关键问题。
截至目前,神农大模型已在全国多个农业主产区完成试点推广,累计服务农户、农业企业技术人员等用户超 10 万人次,在作物产量预测、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指导等方面取得显著应用成效。
下一步,中国农业大学将持续推进模型迭代优化,深化与地方农业部门、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神农大模型向更多农业细分领域延伸,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