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漫制作领域,传统流程因涉及关键帧绘制、补间处理、逐帧上色等多个复杂环节,不仅对创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更需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长期以来制约着行业创作效率的提升。
近日,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与腾讯 PCG 联合研发的 ToonComposer 系统,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了动漫制作流程的智能化革新,将传统模式中繁琐的手工操作转化为高效无缝的自动化流程。
该系统核心的 “生成后补间” 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仅通过一张草图与一帧彩色图像,即可自动生成完整卡通视频内容的功能。经实测验证,此技术可减少高达 70% 的人工操作量,使创作人员能够将精力聚焦于创意设计与艺术表达等核心环节。
在关键帧控制层面,ToonComposer 具备高精度的草图关键帧编辑能力。创作人员可在时间轴任意位置设置稀疏关键帧,系统便能据此精准驱动动画进程,即便面对复杂运动轨迹,仍能保持与传统手工补间流程相当的画面质量。
此外,系统创新引入区域控制功能,支持用户对草图特定区域进行留白处理,并通过画笔工具标记需求。系统可基于上下文信息及标记提示进行智能填充,进一步优化创作流程,提升制作效率。
本研究的顺利推进,得到了 B&T Studio、古洞动画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其授权使用《大鱼海棠》《喵先生》等动画内容用于学术展示。同时,研究亦受益于视频基础模型 Wan 及相关开源工具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