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战略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业界诸多讨论,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似乎没有人能讲清楚。日前,阿里研究院正式发布了《新零售研究报告》,试图以37张PPT阐明新零售的三大核心特征: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及物种大爆发。
尽管对其定义仍存在众多争议,但于增速趋缓的电商行业而言,“新零售”似乎为一众互联网企业指明了一条出路。
事实上,在互联网红利日渐消减、传统品牌触网的冲击下,当年伴随着平台一起成长起来的淘品牌,如今不少早已黯然失色,很多商家开始了艰难的“出淘”之路,包括试水线下实体店,而成功案例却寥寥可数。
另一方面,诸如汇美集团、韩都衣舍、裂帛等服装电商发展势头不减反增,据媒体报道,目前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有超过50家商家计划IPO。
一、新零售背景:红利衰退
纵观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粗犷式生长到品牌集中爆发的阶段,在电商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一批基于抖音、淘宝直播平台成长起来的服装企业也随之兴起。直播品牌源自于电商,熟知线上消费者需求特点,快速崛起的势头毫不逊于传统品牌。
与此同时,头部的淘品牌在资本、流量等发展资源上的支持呈现出马太效应,而只凭借投资人补贴用价格手段兴起的一些淘品牌则在电商红利消逝、用户消费升级回归理性后,无法赢得市场肯定。
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减、传统品牌的不停触网,不少淘品牌早已风光不再。麦包包、七格格等品牌逐渐从“双十一”销售排行榜上退位,而曾经的互联网童装第一品牌绿盒子,去年年底被曝出陷入破产危机。
在汇美集团王晶看来,如今线上企业的引流成本越来越高,加之直播带货免费流量少之又少,平台盈利则需依靠广告收入。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的线下品牌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其客单价及认知度较纯电商品牌要高,同时也更有资金实力去开展营销活动。
因此,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品牌,电商过去主打的低价路线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汇美集团、韩都衣舍等发家于淘宝的服装品牌,在历经几年爆发式增长期以后,争相上市进入收获期。王晶指出,实际上淘品牌的发展,会更多走出“电商”标签本身,像传统品牌发展一样形成脱离渠道的限定,通过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来满足消费升级的用户需求,培养用户对品牌的更深度认知,赢得市场认可。
目前的零售信息技术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新零售的变革目标之一是要改变提升零售效率。要真正改变与提升零售效率,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必须要重构新的零售信息技术。
第一个问题:目前的零售信息技术是以商品管理为核心
当前,大多零售企业所采用信息技术核心是商品管理为中心。如何管理商品的进、如何管理商品的销、如何管理商品的存。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是品类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如何使企业的品类在运营中发挥更大的效益。构建企业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的商品管理为中心。
在目前零售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的核心已经由经营商品转向经营顾客的环境下,以商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迫切需要尽快转换,建立在以商品为中心基础上的信息技术需要尽快重构。
企业需要重构以顾客中心的新的经营机制,基础是要重构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是能满足企业获客、为顾客提供有效的商品与服务、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支撑企业在以顾客为中心模式下的零售效率提升。
第二个问题:目前的零售信息技术缺乏完整系统链接
当前企业的信息系统是模块分割的,各个模块之间,缺乏有机的连接。目前大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商品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会员管理模块等各自分离。虽然可以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但是这种共享是比较单一的,缺乏更多的管理支持价值。
更为突出的是,在全渠道发展的环境下,目前零售以线下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不能支持企业全渠道的流程打通、数据打通。目前的信息系统成为制约零售企业全渠道发展的瓶颈。
在零售的经营理念发生显著变化的环境下,零售需要重构一套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基础,以快速洞察消费者变化、能够形成快速反应为主体的新的零售信息系统。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的零售信息系统是流程性的系统
目前大多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以构建流程化的信息系统为主体。特别是企业的商品管理系统,其主体是构建企业的进销存流程。目前的信息化系统相对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持,最多是提供相关的管理报表,简单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现状。
在当前复杂的零售环境下,零售企业要面对复杂的消费需求,要面对分层化、小众化、个性化的消费变化,要面对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的新的要求,零售企业需要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能化,更加能够提供更多管理支持,能够满足全渠道发展要求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二、根据“汇美集团”得出的数字化转型思考
1、重塑数据中台:全链路数据驱动和产业协同
那么究竟品牌商要如何进行全链路数据驱动和产业协同?其实汇美的案例就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参考。
———先说数据驱动
汇美研致力于打造品牌的渠道。基于线上线下一盘货的提前下,如何兼顾不同场景消费者对于货品的需求,对供应链发起“ 改革 ”结合线上和线下,早在2015年就开始人才系统的建设以及商业模式联营的打造,系统APP的创建。挑战底层数据能力是基于自研的数据中台来进行支撑,主要进行数仓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和场景算法等工作。
2、基于小程序端的私域会员管理及营销裂变
通过会员数据和新老顾客营销,实现老客回流、新客引流,有效提高店内客流量,增加顾客的消费粘性和购物频次,帮助商户提升经营顾客能力,增加店铺销售营收。
根据会员购物行为,实现自动化、生命周期性的消息推送及营销方案推送。通过会员数据和新老顾客营销,实现老客回流、新客引流,有效提高店内客流量,增加顾客的消费粘性和购物频次,帮助商户提升经营顾客能力,增加店铺销售营收。根据会员购物行为,实现自动化、生命周期性的消息推送及营销方案推送。
3、提升自身专业性,构建标准
制定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吸纳行业专业机构合作,夯实品牌作为中台的职能输出 标准化,消费者端、货品端的大数据落地,现如今已经开设600+店铺,总体销售额到达年增长40%。
三、数字化应用价值
1、多渠道营销效益提升
通过会员与非会员分权益管理,针对会员独立设置促销活动,提升终端顾客预储值积极性。同时,通过针对会员的日常促销,可有效降低储值活动本身的促销力度。从而实现储值额度提升,储值促销费用下降的经营效果。
2、供应链环节降本增效
自动配货计算涉及配送产品、冷冻面团、胚子、原包材等,促进门店存货及门店库存更加合理。针对临期产品,启用分时促销规则,有效提升门店客流及TC。从供销两端优化供应链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
3. 财务系统聪明经营
财务业务一体化,显著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益。所有部门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操作,每单业务全部在系统里面进行,无需再事后核对数据,并且任何事情都有迹可循,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办公,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使用统一口径,使得业务信息传递准确、便携,规避了产品之间的串码现象。财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业务系统实现有机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结语:而且在我们看来,未来几年内,数字化对所有零售、品牌都势在必行。谁能更快、更准确的去发现市场的增长机会,快速迭代,全体系高效协同,谁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