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英伟达再次为机器人技术按下加速键,其新一代“机器人大脑”Jetson AGX Thor正式发售,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物理世界进行实时、智能的交互。
当地时间8月25日,英伟达发布了专为物理AI和人形机器人设计的新一代计算平台——NVIDIA Jetson Thor。这款被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称为“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芯片模块,即日起以开发者套件形式全球开售,起售价为3499美元(约人民币2.5万元)
一、机器人革命的算力基石
英伟达此次发布的Jetson Thor芯片,旨在解决具身智能机器人面临的算力不足问题。机器人需要丰富的传感器数据和低延迟的AI处理来支撑实时运行,这必须依靠强大的AI算力和内存来并行处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此前,机器人厂商广泛使用的英伟达上一代Orin芯片,其最高算力为275Tops(每秒275万亿次运算)。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机器人在场景中自主运行,这一算力规模远远不够。
二、性能飞跃
Jetson Thor采用了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14核Arm Neoverse CPU和128GB显存,显存带宽为273 GB/s。官方数据显示,在FP4精度下,Thor芯片提供高达2070 TFLOPS(每秒2070万亿次浮点计算)的峰值算力,比上一代Orin芯片提升了7.5倍。能效(单位功耗下的算力输出)提升3.5倍,CPU性能比上代提升了3.1倍,内存128GB,提升了2倍,I/O吞吐量提升多达10倍。如果与10年前相比,性能提升更为显著——AI性能足足提高多达7000倍。
三、支持多AI工作流与实时交互
Jetson Thor可在边缘加速生成式AI与大型Transformer模型。它支持包括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LLM(大语言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在内的各种生成式AI模型。能处理实时视频数据流和AI推理,适用于构建可在边缘执行视觉搜索和总结任务的AI agents。全新机器人芯片专攻的重点特性,就是运行多AI工作流,让机器人能与人类和物理世界进行实时、智能的交互,推动视觉AI agents和复杂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在并行处理16个传感器输入时,运行Llama 3B和Qwen 2.5 VL 3B模型,Jetson Thor生成第一个token的时间在200ms内,输出每token的时间在50ms内。这意味着运行这些模型可以每秒生成超过25个token,相较前代翻倍提升。
四、软件生态与兼容性
Jetson Thor与机器人AI软件平台搭配,支持各种主流AI框架。包括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Qwen、谷歌Gemini、meta、Mistral AI、OpenAI等企业的生成式AI模型。它还与英伟达从云到边缘的软件栈完全兼容。包括用于机器人仿真和开发的Isaac平台、Isaac GR00T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用于视觉AI的NVIDIA Metropolis和用于实时传感器处理的NVIDIA Holoscan等。
五、早期市场反响
英伟达介绍,波士顿动力、Figure AI等国外知名机器人公司,以及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等国内厂商已率先部署了Thor芯片。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英伟达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Thor芯片可以给机器人带来更强的敏捷性、更快的决策制定以及更高的自主水平。这对于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导航与交互至关重要。
六、机器人业务的战略意义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看好机器人成为下一波AI浪潮,但其公司并不直接下场研发人形机器人,仍然扮演“卖铲人”的角色。自2014年以来,英伟达快速绑定机器人领域的开发者。公司8月25日披露,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万开发者加入英伟达机器人技术生态。覆盖制造业、食品配送、农业、医疗健康、设施维护等众多行业。
不过,机器人业务当前在英伟达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依然微乎其微。根据5月下旬发布的公司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机器人和汽车业务被合并为一项,其总体收入为5.67亿美元,在整体营收的占比仅约为1.29%,但增速显著,同比增长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