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需求及市场的共同驱动下,医药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数字化转型对于药企提高效率,降低各环节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大型头部医药企业,有很许值得行业内学习的经验。此次,Tech+独家对话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民可信”)CTO——朱竞,聚焦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了解济民可信数字化战略结构转型的独家秘籍!
朱竞-朱总简介:
现任济民可信CTO,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21年,17年以上国际大型跨国医疗企业工作经验,具备全面而丰富的数字化战略规划和转型落地经验,丰富的业务及行业实践能力,善于通过数字化创新帮助企业不断推进管理变革提升和突破传统实现业务发展。
(南昌总部)
(上海总部)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济民可信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大健康产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南昌,现有员工12000余名,业务涵盖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绿色矿产开发及产业投资等领域。秉承创新驱动的战略方针,济民可信通过产品、技术与服务的不断升级,为人类及环境的健康提供可信赖的保障,致力于成为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集团。
济民可信建立了上海、南京、美国新泽西一体化的医药研发体系,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积极投身国际合作,通过设立在中国内地的12家现代化制药基地,推动创新药(生物大分子、化学小分子)、创新中药、原料药以及高端制剂(脂质体、微球、吸入剂)等前沿技术和产品的全球开发与转化落地,已在肾病、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疼痛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产品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
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全球绿色发展,济民可信已建成“中国首创、亚洲第一、全球最大”的煤制清洁燃气生产基地,正成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引擎;济民可信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投资建设“中国东部首个现代化石材产业基地”,以“让自然更加自然”的循环经济理念,打造低碳高效的产业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绿色转型。
济民可信始终坚持“济世惠民、信待天下”的企业使命,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荣获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展望未来,济民可信将继续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全球绿色发展而不懈努力!
中国医药医疗市场在近20年高速发展后,目前正经历一场深刻而剧烈的变革。国内医药市场目前仍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占比约为10%。尽管创新药占比较小,却是中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主力以及所有跨国药企、本土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根本。
中国医药行业一直都在改革,不仅仅只是疫情之后。过去五年,国家在医药层面作出的改革政策,已经超过了之前的50年。同时,因为疫情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医改大环境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比较“寒冷”的,一些研发创新薄弱、产品管线层面单一缺乏竞争力的医药企业的日子比较难过。
其次,国家政策层面的医改,如集采、国谈等导致整个医药企业利润快速下降。
最后,国家在医药产业链各方面的监管越来越全面和精细化,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监管的方式越来越创新,这对企业来说,在提升合规性、提高运营效能、降低成本、高效患者触达和医生教育、产品质量保障等层面上,都是有非常多的挑战。
济民可信的数字化转型是2019开始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搭建一个个系统,而是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借鉴行业实践,梳理业务流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管理变革!所以从上至下理解数字化的价值,和各部门共识数字化顶层战略规划,提高全员数字化意识是挑战之一。
第二,作为管理变革,数字化建设的推进需要结合业务转型的实际情况,结合法规及政策要求,平衡前瞻性和经济性,以及投入与产出,所以把握好建设的节奏是数字化建设持续健康投入的基础。
第三,医药关系着民生健康,是国家强监管领域。作为制药企业更要肩负社会责任,所以数字化合规治理是需要贯穿在数字化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从药学研发到临床,从制造到营销,从Lincens-In/Out到产品出海等各环节均涉及到信息安全、数据完整性、GxP合规、隐私、数据出境等数字化合规治理。很多企业以前在这个层面接触的比较少的,所以对很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四,医药企业涉及到的业务场景复杂,政策频出,海内外法规多样,不仅需要专业数字化技术,更需要“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具备较强的自我开发能力是数字化目标敏捷达成的组织人才基础。
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以及集采价格承压,无疑会给药企带来较大价格压力,企业的利润被极大压缩,特别是在创新药领域,每个企业都努力在研发领域深耕细作,争取把药物研发创新和差异化做到最好。
但医药市场整体发展、尤其是创新药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和资金支持,如果制药企业缺乏创新,研发的药品缺乏临床价值,那么企业的收益将无法弥补研发投入成本。如果仅仅只是在基础的仿制药品层面徘徊的话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从理念来看中医药和西医药的治疗方式不同,但在当前医疗行业大环境变革的背景下,中医药企业和西医药企业都面临较大的创新压力,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业务变革。
如,研发创新:企业可以探索应用新兴科技来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加强与医疗机构、专家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病情特点,开发出更多符合临床价值的制剂。
国际化创新: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加强与国际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借鉴和吸取国际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经验。
智能制造:通过对新制造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从而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管理。
济民可信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战略方向,自2018年起的研发转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在去年有三款创新研发的产品成功实现了对海外的授权交易。从一个传统的民营大型药企迈向了创新型药企。
济民可信数字化转型到目前也有四年时间。从宏观角度来看,第一,紧跟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深度理解各板块业务战略,包括研发战略、产品战略、制造战略,营销战略等。制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同时数字化转型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一定要把控好转变节奏,这个节奏的落实是需要跟公司管理层以及各业务部门形成一个广泛共识的,光靠IT部门“埋头做”是没有用的。
第二,大力培养数字化团队及注重数字化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造组织人才梯队,增强自我实施及开发能力的构建,数字化项目才能更好地落地实施与运维以及敏捷达成项目价值;业务团队有了数字化文化意识才能把数字化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才能更清楚的理解数字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第三,注重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在我们的体系中分为: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管控体系层,承载着各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为产品研发保驾护航。
第四,重视数据治理。数据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首先尤其是主数据,建立企业统一的主数据标准,主数据质量管控流程,落实归口管理责任,以及主数据平台是必须的。其次在数据的利用上,除了和业务部门紧密沟通,打通数据价值链,还要根据组织架构,角色矩阵等管理好数据使用/共享范围,保护数据安全。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规范,使企业数据安全,准确,用得好。
第五,做好数据完整性体系建设。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实都涉及到GxP合规,包含GAP、GCP、CLP、GMP、GSP、GVP等一系列的行业法规规范,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将法规要求融合进系统建设及日常运维中,从而确保线上线高效,计算机化系统可控,系统数据真实可信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我们是集团IT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数据完整性团队,设计制定了集团数据完整性顶层规划、CSQ及CSV规程、落地机制等,再由相对应的各个部门基于顶层CSQ/CSV规程做继承发扬和交叉审计,以保证企业数字化建设体系是合规的。
第六,数字化创新驱动。除了传统在产、供、销、研、服一体化以及业财一体化的建设外,也在试点探索数字化新技术,如RPA、LoT、大数据、AI等在各业务领域对业务模式、场景的创新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的效能。
数字化稽核体系是数字化转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数字化系统深入业务各个环节,实现了高效的运营和精细化管理,其中也沉淀了大量的经营数据,我们通过在重点领域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和稽核规则,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稽核,及早发现问题和异常,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从而实现稽核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这将有助于企业在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实现更严密的内控管理和更高效的风险防范。
疫情之后,从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医药企业会朝“两头跑”:一边是以创新为驱动的一些药企,利用创新研发的产品和快速的商业化落地能力抢占利润丰厚的市场。另一边就是那些产品力不强但成本优化不错的“纯加工”的企业,基本上只能赚一些“辛苦钱”。
另外,在资本寒冬的前提下,很多资本都退出了医药行业,那些小的BioTec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疫情给医药行业带来短期的冲击与损失,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加速医药市场转型升级的步伐。
总体而言,疫情之后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呈现规模扩大,创新加速,线上发展迅猛,产业链深度整合,全球化发展等特征。通过数字化技术融入各业务领域,链接和整合资源,降本增效、风险控制、特别是基于AIDD、AIGC对业务的赋能,这些都将给医药企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会。
“精技术、通业务”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在企业创新转型中将大有可为!
您想入驻成为Tech+技术加大咖?获取更多数字化案例&研究报告?寻求合作?赶紧扫码咨询,同时您也可扫码申请加入企业数字化精英社群,链接10000+优质CXO资源、参与高质高频线上线下活动、精准对接创新技术、发现职业新机遇.......